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成人中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达到10%~30%,儿童为10%~4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有21%~58%的人伴发哮喘,而在哮喘患者中伴有变应性鼻炎的人则占28%~92%。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已成为耳鼻喉科的一大课题。
变应性鼻炎如何治疗比较有效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Th1细胞和Th2细胞间的免疫反应失衡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免疫学基础。干扰素γ(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及细胞免疫功能;并能够通过抑制Th2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体液免疫的反应性。另外它还能够抑制Th2细胞产生和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而两者细胞因子间的平衡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尽管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已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常用药物,但对于某些流涕症状重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儿,单用该药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白三烯受体阻断剂与新型H1抗组胺药正逐渐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的促炎性细胞有白三烯受体的表达,而白三烯是炎症发展和诱发变应性鼻炎症状的重要介质,鼻内白三烯能增加鼻的气道阻力,其生物学作用大于组胺的100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断白三烯与相应受体结合进而抑制其介导的局部炎性反应。新一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早期常用来治疗哮喘,但之后发现哮喘患者中2/3合并变应性鼻炎,因为两者均为呼吸道炎症,下呼吸道黏膜结构与鼻黏膜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近年来孟鲁司特钠已开始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当中。
孟鲁司特钠的药理作用是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及白三烯的致炎作用,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达到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活动期在接受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和相关鼻部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在抗组胺药方面,新型的H1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虽然之前的鼻用抗组胺药起效更快,但鼻用抗组胺药有刺激性或异味,儿童不易接受。而口服的左西替利嗪是新一代高效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该药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中枢H1受体,无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在发挥较强抗组胺作用同时,还可阻断及抑制气道反应性炎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的趋化活性,可有效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和改善支气管哮喘的慢性症状。
另外,与其他抗组胺药相比,它对外周H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的镇静及抗胆碱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过敏双重作用,且无心脏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因此,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既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又可使紊乱的细胞因子得到纠正,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