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断崖式下降,从盛夏一夜入深秋,“夏热”仿佛一夜间变成了“秋燥”。在很多人心里,秋天应该温度适宜,天气清爽,舒适惬意的季节。但有句话叫“多事之秋”,面对人体健康秋天又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其中,最令人“难逃罗网”的就是“秋燥”。这不身边不少小伙伴都出现了喉咙肿痛,干咳,皮肤干燥,脸上爆痘的问题。面对这个“难缠鬼”是该想个法惩治一下了,今天小编就带你好好地认识一下什么秋燥,得了秋燥怎么应对。
“秋燥”产生的根源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本应该惬意舒适的秋天,还要遭受“秋燥”的困扰。中医上讲“天人合一”,而人体的机能是顺应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夏季出汗多,身体各个部位的水分都会不够。秋季天气干燥,更容易导致津液不足,损阴伤肺。这就是“秋燥”,其危害最大的是“干”。
“秋燥”的主要症状
1、咽喉肿痛、干咳
秋天早上起床往往会感到喉咙疼痛,总以为自己受凉感冒了,随便找点感冒药就服用了,但是并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感冒药的副作用影响了一天的生活。其实这并不是感冒,都是“秋燥”在捣鬼。因为咽喉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部位,“秋燥”一旦作用于喉咙,症状较轻时表现为声音沙哑、咽喉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有些人得了秋燥会在夜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用药可以选择依从性好、口感好、吸收快、服用方便的桔贝合剂。桔贝合剂与西药成分的复方中药相比,便于优化治疗方案,缩短咳嗽时间。
2、皮肤干燥、爆痘
秋天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燥”,干燥的气候容易夺走人体水分,体内、体外都会大量失水。皮肤一旦缺水就会干燥起皮,并且还会使角质增厚,增厚的角质容易堵塞毛孔,形成痤疮,以往较轻的痘痘也可能在这个时候加重。除了长痘,如果你有以下几种情况也是肌肤缺水了,例如经常性挠皮肤、抓痒甚至舔舐嘴唇。
3、头发毛糙
进入秋季,人体的气血循环就会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这时头发就会出现毛糙分叉现象。
4、便秘
秋天人体水分缺失,肠道蠕动较慢,不少人会出现便秘的问题。
5、鼻敏感
秋季的时候,鼻黏膜比较干燥,很多人就喜欢用手抠,因为鼻黏膜上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越是干燥,就越容易抠鼻孔,很容易导致鼻子出血,同时还有一些患者经?;岽蚺缣?,流鼻涕。
预防“秋燥”小妙招
1、抓住“食机”防秋燥
中医有“食之有道,燥之不存”的说法,要想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食调养。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缺失,食补主要以清补、平补为主,除阳虚体质之外,都要避免吃太多的温补食品和药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红参等。多吃蔬菜水果,但要少吃橘子,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1千克橘子能产生1400卡热量,吃多了橘子可能造成热量过剩,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的症状。秋季转凉好多人胃口大开,切忌暴饮暴食,热量摄入会产生大量脂肪。
2、保持心情稳定
积极调整心态,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心态,外出秋游,登高赏景,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遇到烦心问题不要满藏在心里,可以和家人与朋友沟通交流需求帮助。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及时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3、护肤小指南
国庆过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导致毛孔缩小,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也会降低,导致肌肤失去水分,在护肤品的选择上就要补水保湿效果强的产品。